有感而发

December 1, 2011

  在无冷博客看到了一篇转自小七博客的文章——论独立博客的质量标准及现状,有感而发。

  本人从大学开始就在折腾ASP建个人站点,用goofar提供的免费空间搭建过个人站点——岁月单行道,包括心情日志、留言薄、高中同学录、友情链接等,还上过goofar的首页推荐,让我相当意外。

  这一切当然都是借别人的程序代码,我自己不是IT男,所以只能凭着自己的兴趣能做到什么样就什么样,现在想想还是很有意思的。现在那个站点所有的数据都还在,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看看当时写的东西,有打算什么时候搬到这里来。但后来没再坚持,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无奈……

  因为一直还有那么一个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来分享自己的生活。毕业后,也一直到去年才又开始继续向着这个梦迈步,但让我没想到的是ASP已经过时,提供ASP免费空间的站点已经几乎消失,继而发现新兴的Wordpress,所以在wordpress.com开过博客,但因为可定制性和网络的不稳定而没有继续。后来知道了WP还可以自己搭建,于是开始找免费php空间,并继续使用免费的.tk域名。关于免费,对于我来说,免费的已经足够,我只能这么说,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博客更新少的一个原因吧!

  我的第一个WP站点是去年7月在0fees.net搭建的leelond.tk,不知道什么原因,总之就是被认证了,所以又中断了几个月。今年下半年才将站点整体搬到一个德国佬的主机,新申请域名才得以起死回生。

  我也不想为我的懒惰找太多借口,所以站点更新速度一直很慢。当然这与我在文学方面是文盲也不无关系,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有时候又不在状态,能像今天这样长篇大论的时候太少。但说实话用在这个站点上的时间也不少,但主要用在了寻找修改自己喜欢的主题上,因为我不是IT男,也不是技术宅,我一直在路上。

  还是那句话,希望我能够将这个梦继续下去,不为PR,也不为友链,只为能在此分享我的生活,为以后能回来看看现在的我……

梦,随风飘散......

November 22, 2011

!!!

请输入密码访问

 

!!!

回望(3)

November 2, 2011

  今天,借着这个平凡的日子,回望自己生命中已逝去的27年时光。

  ◇河屯中学的记忆

  1997年,我上初中了。初中的时候任贤齐开始流行,《心太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伤心太平洋》绝对的主打。我记得很多人都拿着磁带中附的歌词传抄到自己带锁的笔记本上,那时候应该有多人都有一个带锁的笔记本,我也有一个,但后来不知道搞到哪里去了。到初三毕业时,他还是很红很红,我们男生每个人都会来上两句的《兄弟》,绝对是那个年代最给力的歌曲,我们还会互相送他的海报,我记得我收到过的海报还有《灌蓝高手》,但后来家里装修房子后也都不知道搞到哪里去了。

  初三的记忆还有就是毕业时我们所面临的选择:高中、师范、职高……初三快毕业时,我和一个同学HCG坐在后排,与前边的一个同学KWJ关系也很好,按我们当时的成绩,我们知道我们都只能考上当时的新都四中,我们就约定以后在四中见。最近我和HCG上了四中,但KWJ读了师范。其实我都差一点就上师范的,那时候父母都很希望我能读师范,可能是因为之前的那个约定,而且我也觉得我不适合作一名教师,我就是不愿意。但最后也没办法,我还是被逼去师范参加了体检、面试,最后也顺利通过给我发了录取通知书。按理说我应该就只能去读师范的,因为师范是优先录取的,他录取后别的学校应该不会再录取,但没想到几天后,我意外的收到四中的录取通知书。这下不得了了,我死活就是不去读师范,父母也气得没办法,最后我顺利到了新都四中。但遗憾的是KWJ最终没能扭过她父母的压力读了师范,我和HCG也没分到一个班。

  2000年,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新都四中,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长大了,刚开始到一个新的环境还不太适应,高一时感觉还是初中的延续。

回望(2)

November 2, 2011

  今天,借着这个平凡的日子,回望自己生命中已逝去的27年时光。

  ◇石庵小学的记忆

  1990年,我快满6岁的时候,我被送到我们那里的石庵小学读学前班。那时候学前班也分大班和小班,小班上完了才上大班,但可能因为家里穷吧,就直接到上大班的年龄才送我去读书,这样7岁时才能上小学。至于幼儿园那时候我是没听过的,好像是邻近一个大点的中心小学才有,我们那个小学是没有的。我们的班主任姓骆,具体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了,我们都叫骆老师。她是一个60多岁和蔼慈祥的老奶奶,会给我们削铅笔,教我们写自己的名字,带我们做游戏……有一张那时候的照片上还有她。

  1991年9月,妈妈带我去学校报名上一年级,但报名的老师说我没满7岁还不能上一年级,最后还是妈妈直接找到校长说我只差一个月就满7岁了才勉强让我上的一年级。在上小学的期间,应该是前四年左右吧,我都不算一个好学生,成绩总是中下等,尤其是数学成绩最差,尽管是我们陈校长在教我们数学。那时候我不爱做作业,因为经常到家时就我一个人,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没人管我,书包一放下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第2天去学校再抄,来不及了就不交,经常被罚站教室后边、门外或办公室,打手心也是常有的事,要不就是放学留下罚扫地或罚查作业多少多少遍,最严重一次是老师把妈妈叫到学校谈话,回家是少不了挨一顿痛打。四年级以后我就要乖一点了,因为我们换了一个年轻一点的数学老师,刚开始照样不写作业,以前的陈校长年龄大些下手总要轻一点,但现在的老师抽手心死命的抽,抽得直哭,最后还要被罚在教室外屋檐下抄公式不准上课,如果上课被点名回答问题回答不上也要被罚抄,而我这种学生经常被点名被罚抄。后来还是怕了,所以也就变乖了,成绩也可以混到中上等了。小学期间虽然我比较懒,但我思想品德还不错。我从不和人打架,也很听老师的话,从不下河洗澡,最多也只是六年级时偶尔几次中午午睡时和同学偷跑出去,但也只是看他们游泳而已,所以我上大学了都不会游泳,上体育课时才学会的。

  小学记忆比较深的还有一件事,几年级不记得了,但那是一个冬天。下课后,很多同学在教室后边挤在一块玩“挤油渣”,我挤你,你挤他,一个挤一个最终把一个同学挤到墙角。有一次我很不幸被大家挤到了门后边,有一个同学把门也推过来挤,没办法我只能用力往外推门,但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推过那么多人,最后我的右手手腕造成脱臼,还好没有骨折。后来被老师和赶来的爸爸妈妈送到据说是治疗骨折很出名的一个小医院,我记得好像还是在锦江,但我现在都不清楚锦江具体是在什么地方。到了医院天已经黑尽了,但我们都还没有吃饭,找到那位医生后,医生让妈妈先给我买一个奶油夹心面包,那时候很流行的一种面包,我记得大概要5毛钱一个吧。医生就在我吃面包的时候一用力就把手腕矫正过来了,当时我居然真还不觉得痛。手上了夹板包扎好以后,我记得我们还是在一个小饭馆吃了饭才回的家,那次是我小学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在外边下馆子,后来换药的时候好像还去过。通过这次事件,我还和一个同学成了比较好的朋友,他就是被老师同学抓出来的那个凶手——曾欢,一个瘦得跟猴子一样的男孩。因为后来我受伤期间是他帮了我不少忙,他和他爸爸还到我家来看望过我。再后来小学毕业就再没见过面,好像是转学到其他地方了。

回望(1)

November 2, 2011

  今天,借着这个平凡的日子,回望自己生命中已逝去的27年时光。

  ◇我的幼年生活

  1984年,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大阅兵后30天,我出生在了一个并不普通的农民家里。

  虽说那时候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但我们那里似乎还活在上一个时代,我们家更是拖了我们村平均生活水平的大腿。

  听爸爸说我们家以前还是比较好过的,在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家有良田,不用为生计发愁。但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爷爷阶级成分被划为富农,土地被没收,成为村里被攻击的对象,从此家道败落。1959年,发生全国性大饥荒,爷爷的四个儿子中,大儿子大约10多岁,被逼走出家门,开始漂泊不定的生活,最终走到陕西一个煤矿工作;而几岁的二儿子被活活饿死,三儿子也就是我爸爸才4岁左右,小儿子出没出生我就没考究过了。后来再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家里本来就很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听爸爸说那时候家里来个什么亲戚之类的都要给队长报告,自己家人到哪里去也要报告,感觉被监视起来一样。那时候爸爸就靠种田和做泥瓦匠维持全家的生计,直到28岁那年元旦才成家开始新的生活。

  妈妈嫁到我们家后,因为家里穷,而且爷爷有哮喘,身体不太好,婆婆一只眼睛有问题,都不再下地干活,全家的担子就都压在爸爸、妈妈身上,妈妈跟着爸爸外出做小工,都是最辛苦的活。

  听妈妈说,她刚嫁过来的时候,我们家房子不够住,她和爸爸就四处筹钱,准备自己修房子。为了省钱,只用了很少的水泥,而用石灰代替,沙子也不是买的,是在家附近一条河里挖的那种很细的沙子。没钱雇人,就自己和爸爸修,还请了妈妈的几个兄弟来帮忙。在我记忆中,我们家最早的房子是一栋两层的楼房,下边一层两个房间和中间一个堂屋,上面一层只有两个房间,左侧是一个露天的平台连着上楼的楼梯,上了楼梯经过平台才能走进连着两个房间的阳台。二楼的房顶不是盖的瓦,也不是预制板,而是谷草!对,就是农村里盖草房用的谷草,我们家楼房也是这样的屋顶,因为这样省钱。那时候不知道为了好看还是怎么,2楼屋顶上还搭上了一层竹子编的晒席,感觉和现在装修中的掉顶差不多,也许这样是为了看不见草顶了吧,但时常能听到老鼠在上面活动的声音。在我记忆中的房子左边连着楼梯的那一侧已经修好了一个有两间屋的厨房,但听说最早修好房子的时候是没有的,不知道后来过了几年才修的,但应该是在我上学之前的事。我隐隐约约记得唯一一个修厨房时的情形——修好墙后安装厨房门上方那一块预制板,上面有其他人在拉,妈妈在下边用一条扁担用力往上顶。再后来大概是我上初中了,生活慢慢好起来才将楼房的草顶换为了钢筋混泥土,再后来大概是我上大学了才又把露天平台修成了我现在住的房间,楼梯也就改到现在这个位置占用了原来厨房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厨房就显得小小的,这就是我对于我们家房子的记忆。